沈陽:“快遞進村”跑出為民服務“加速度”
2022年10月09日來源:沈陽日報快遞業向農村發展不僅有利于農產品出村進城、消費品下鄉進村,也能更好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、釋放農村內需潛力,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。
日前記者采訪獲悉,到2025年,沈陽市將基本形成開放惠民、集約共享、安全高效、雙向暢通的縣、鄉、村三級農村寄遞物流體系,實現縣縣有快遞園區、鄉鄉有公共配送中心、村村有綜合服務網點,確保農產品運得出、消費品進得去,農村居民獲得感、幸福感顯著增強。
快遞按下鄉村振興“快進鍵”
國慶假期,康平縣二牛所口鎮劉家村合作社種植的蜜薯新鮮上市。合作社負責人李文偉每天大清早起來,帶著村民下地收蜜薯。她在地頭兒把剛出土的蜜薯照片上傳到網上,網友可以直接下單購買,傍晚就能裝車發快遞郵走,真正實現了農產品從地頭到消費者餐桌的無縫銜接。
快遞直接進到村里,村民們種的小米、蜜薯,家養雞鵝下的“笨蛋”,通過電子商務遠銷全國,賣上了好價錢,大家一起過上了富裕的日子。
記者采訪獲悉,在快遞已經實現100%進村的基礎上,農村快遞業務量不斷提升。數據顯示,今年8月,沈陽市農村快遞業務量完成376.19萬件,同比、環比均實現增長。其中,新民市完成141.90萬件,遼中區完成106.74萬件,康平縣完成44.61萬件,法庫縣完成82.94萬件。按上述地區農村居民人口計算,相當于每位村民每月完成兩件快遞量。
促進農村快遞網絡可持續運行
為了讓快遞更好服務于農民和鄉村振興,沈陽市將加快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,全面實施“快遞進村”工程,并促進農村快遞網絡可持續運行。引導企業采取駐村設點、郵快合作、交快合作、快快合作、快供合作等模式,提升“快遞進村”服務水平,擴大“快遞進村”覆蓋范圍。同時健全“快遞進村”長效運行機制,拓展農村快遞網點服務內容,提升網點營收水平。
在末端配送環節,共建共享農村末端配送網絡,有效降低運行成本,暢通縣-鄉-村雙向配送渠道。根據客貨郵發展態勢,探索有效利用客貨運場站、農村公交首末站等設施和運能,逐步實現多站合一、多點合一。鼓勵關聯企業投資建設農村快遞驛站,鼓勵村級服務中心(村郵站)、小商超、郵樂購站點、電商站點加入菜鳥驛站、中郵等服務平臺疊加快遞服務業務。
暢通農產品上行寄遞服務渠道
為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出村進城,沈陽市將鼓勵、支持郵政快遞企業為農產品上行提供專業化供應鏈寄遞服務,推動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進城。聚焦全市蔬菜、果業、農畜產品等優勢特色產業,鞏固“一縣一品”工作成果,鼓勵郵政快遞企業積極打造“一鄉一品”農特產品進城項目,通過“郵政快遞+農特產品”形式服務農戶,帶動農戶增收。2025年以前,繼續對郵政快遞企業寄遞農產品給予專項補貼政策支持,推進精準助農增收,將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。
同步構建冷鏈寄遞服務體系,鼓勵郵政快遞企業、供銷合作社和社會其他資本合作建設預冷保鮮、低溫分揀、冷藏倉儲等設施,推動“種養植基地+生產加工+線上銷售+快遞物流”“生鮮電商+冷鏈宅配”等新業態、新模式發展。建立冷鏈寄遞服務可追溯機制,確保冷鏈寄遞服務全程可追溯。